巴中市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经验启示
www.guangwushan.net 时间:2013-10-01 来源:光雾山之窗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巴中市委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为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环境、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大事要事,写入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欠发达、后发展是巴中的最大市情。文明是落后地区跳出“经济洼地”的精神“撑杆”。因此,文明城市创建是巴中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做强市级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的必需。巴中市委在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全民综合素质亟待提升的情况下,面对现实,勇敢挑战,这既符合十八大精神、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又符合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实际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意愿。
一年多来,全市上下抓点突破、带动示范,切实把握、有力结合“引导鼓励、强推硬逼”的特殊工作方式,大胆定势、大胆创意、大胆实施,拼命干,主动、忘我付出,跳起摸高,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后发展地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凤凰涅槃之路。
一、坚持高站位谋划,形成系统推进格局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涉及分管工作的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及市政府秘书长为副组长。市委三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三届第58次常委会进一步明确了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目标任务。市委书记李刚进一步明确了文明城市创建在各单项创建中的核心地位。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破釜沉舟、自断后路,确保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宣传战线要带头拼命干,主动付出。市委宣传部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列入部务会常设议题,解决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思路和系统推进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成立了由部领导牵头主抓的6个工作组;公考、增配文明办副主任各1名,抽调工作人员28名;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制定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系统框图,拟定了时间进度表,编发了《创建工作指导手册》,强化了工作的督查、指导和倒逼。
二、深入实施“细胞工程”,夯实创建基础
先行试点,以点促面,全面拓展,在市、区全面启动“细胞工程”建设。以基层基础为着力点,构建市民、家庭、楼院、社区、行业、企业、窗口、机关、学校、村镇“十大创建”联动体系,创评产生先进典型470个。组织开展向社区、楼院送科技文化、文明礼仪、生活常识、法律知识,开展市民教育活动120余场次,受众5万余人。制作宣传标语近千幅,开办各类宣传专栏425期,发放《宣传手册》12万册。深入开展“身边好人”、美德少年评选,以及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巡讲活动。在省级以上文明单位开设“道德讲堂”,并逐步在机关、学校、企业、社区推广。在窗口单位、执法部门、服务行业开展职业道德建设和“共铸诚信”活动,全面启动“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建设。
三、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各级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市、区共156个部门对口联系巴城25个社区的89个居民小组,解决各类民生事项1200余件。为了落实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具体工作任务,市、区委宣传部和文明办带头开展对口联系、指导社区工作,组织召开群众座谈会,解决具体问题,有效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创建。
四、深化普及“小事工作原理”,狠抓基层创建落地
在城区25个社区,市区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及时有效地把垃圾丢弃、集中、清运和处理,以及文明餐桌行动的推广等“小事”做好,迅速切入到工作层面,真正把文明城市创建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深入开展“民生小事比天大,千名干部、万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以“五治三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小区路灯、道路维修、管道疏通、牛皮癣清除等民生“小事”。成立志愿服务总队,下设支队20个,人数达6.49万人,积极探索志愿者公益积分管理,为200余名社区志愿者配备了自行车。组织开展了“重走长征路,宣传十八大”、“追赶跨越、迎新长跑”、“关爱农民工,祥和过大年”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正月十六登高活动期间,开展了捡拾垃圾、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物业企业、业主代表、楼栋管理员作用,将文明城市创建具体要求拓展到每家每户。围绕院落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集中开展院落和楼栋环境整治。
五、建立“倒逼”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从去年7月开始,组织开展了“学回风(社区)、找差距”活动。针对社区创建薄弱环节,具体落实社区网格化,将巴中城区25个社区,划分为800多个网格,分别落实了网格管理员、对口联系部门、工作人员,在社区宣传栏公示。大力推行社区“倒逼工作法”,推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自觉服从社区管理。加强考核点位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强化市区一体,整合社区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依法治市等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开通8888110巴中文明热线,通过新闻媒体和市民参与相结合,营造创建氛围,弘扬正面典型,曝光不文明行为。
六、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巴中“蜕变”
市委、市政府先后投入20余亿元,重点围绕巴城“一河两岸三出口四节点五大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开展风貌整治,有效提升了城市品味和形象。完成道路改造30余条,打造景观大道7条;新增休闲广场6个,对南龛山公园、望王山公园、晏阳初公园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桥梁5座,改造桥梁3座;治理河道15.3公里,新建生态护坡2.4万平方米,打造沿河滨河路10公里;新增(改造)绿化面积73万平方米,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590公顷;新建第二自来水厂、医废处置中心,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停车场5个、出入口洗车场4个、大型电子显示屏3个;新(改)建公厕50座,改造农贸市场5个。对重点区域30余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整治,拆除“蓝顶子”8.1万余平方米。